因為有媽媽詢問關於兒童慢性蕁麻疹,所以臭寶爸就唸了點資料,順便將它翻譯成中文,供有需要的醫護或拔拔麻麻快速閱讀參考
簡介:
蕁麻疹常常以暫時性的紅疹或皮膚水腫隆起(中間蒼白周圍紅腫,像被蚊子咬一樣)表現,又叫風疹或風疹塊,通常很癢,而且疹子的大小和位置會隨時間改變,且常常伴隨血管性水腫,血管性水腫影響比較深的皮下組織、真皮層,常發生在嘴唇、舌頭、眼瞼和手腳
蕁麻疹是肇因於皮膚的肥大細胞或嗜鹼性球(一種白血球)釋放出血管擴張物質,像是組織胺和一些發炎介質(leukotrienes and prostaglandins),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,組織液滲入皮膚組織
慢性蕁麻疹定義為蕁麻疹合併有或沒有血管性水腫超過6星期
慢性蕁麻疹的分類:
慢性自發性蕁麻疹(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, CSU): 不一定找得到病因
慢性誘發性蕁麻疹(Chronic inducible urticaria, CIU): 被特殊刺激誘發
流行病學和病因:
兒童蕁麻疹發生率(包含急性和慢性)約2.1~6.7%,而慢性蕁麻疹的盛行率從0.1~13.0%
慢性蕁麻疹的兒童中,
20~30%一開始表現出自體免疫性蕁麻疹(autoimmune urticaria, AU)
50~80%血管性水腫和蕁麻疹一起出現
40%合併有過敏體質或其他過敏性疾病
全世界都有,但沒有性別差異(大人的慢性蕁麻疹女生比較常見)
慢性蕁麻疹正確的病因尚未暸解,只知道是特殊物質刺激了肥大細胞或嗜鹼性球,最近有人認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(ROS)和matrix metalloproteinase-9 (MMP-9) 與慢性蕁麻疹的致病機轉有關
自體免疫也扮演可能的角色,30~50%的病人有IgE受器的自體免疫抗體,在大人也發現慢性蕁麻疹和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的關聯性,但在兒童尚未有明確的證據
感染也可能誘發慢性蕁麻疹,像是大腸桿菌、A族鏈球菌、肺炎披衣菌、巨細胞病毒、人類皰疹病毒第6型(引起玫瑰疹)、EBV、胃幽門螺旋桿菌,甚至寄生蟲,目前對於這些病菌的治療對慢性蕁麻疹是否有幫助沒有定論
藥物和食物過敏會誘發慢性蕁麻疹是最為人所知,抗生素和非類固醇消炎藥(包含阿斯匹林、依普芬......)是最常見的藥物過敏原,食物和添加物過敏原包括水果、蔬菜、海鮮、色素、食物保存劑/防腐劑、甜味劑
物理性蕁麻疹和膽鹼型蕁麻疹是慢性蕁麻疹中很特殊的一類,也叫慢性誘發性蕁麻疹,會因為熱、冷、壓迫、震動、水、紫外線等等物理刺激誘發蕁麻疹或血管性水腫。罕見的,也有人同時有不同型的慢性蕁麻疹
最近的調查顯示慢性蕁麻疹以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為大宗,佔85%,慢性誘發性蕁麻疹只佔15%。而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中,
55%找不到病因或過敏原的超過
28.4%是自體免疫性蕁麻疹
25%對藥物、食物、添加物過敏
4.5%由感染引起
一篇222位兒童慢性蕁麻疹的研究顯示59.9%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和40.1%慢性誘發性蕁麻疹。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中,
53.5%是自體免疫性蕁麻疹
53.5%是自體免疫性蕁麻疹
32.8%胃幽門螺旋桿菌陽性
6.5%有腸道寄生蟲
慢性誘發性蕁麻疹中,
77.5%有皮膚劃紋症(dermographism)
16.8%有冷誘發蕁麻疹(cold urticaria)
2.2%有膽鹼型蕁麻疹和日光性蕁麻疹(solar urticaria)
1.1%水過敏或水誘發蕁麻疹(aquagenic urticaria)
另一篇研究的55個兒童慢性誘發性蕁麻疹中,
38%有皮膚劃紋症
19%膽鹼型蕁麻疹
17%混合型物理誘發蕁麻疹
9%有壓力、冷或熱誘發的蕁麻疹
4%不明原因
臨床表現:
慢性自發性蕁麻疹:
病人頻繁蕁麻疹發作大於6週,蕁麻疹通常於24小時內緩解,咽喉水腫或血管性水腫小於80%,且很少發生危及生命的情況
在IgE參與的食物或藥物過敏,在接觸過敏原1小時內通常症狀不明顯。寄生蟲誘發的慢性蕁麻疹通常影響年紀較小的孩子(3~12歲),腸胃道症狀如噁心和腹痛也較多。自體免疫性蕁麻疹和非自體免疫性蕁麻疹在臨床症狀上沒有差別,抗體高低也和嚴重度沒有關聯
慢性誘發性蕁麻疹:
冷誘發蕁麻疹
當皮膚接觸冷水、冰、冷天氣在戶外時蕁麻疹發作,症狀於接觸刺激數分鐘內發作,避免刺激後30~60分鐘內緩解,≤50%病人於接觸全身性冷刺激(如游泳)會發生全身性症狀如頭痛、疲倦、頭重腳輕、嘔吐、過敏性休克。也可能和某些病毒感染有關(cryoagglutinins-associated viral infection)
熱誘發蕁麻疹
症狀通常於接觸熱源(45°C≥5分鐘)10分鐘後發作
皮膚劃紋症
發生在皮膚遭摩擦或輕微外傷時,如抓癢、穿衣服、拍手,通常於30~60分鐘緩解,很少發生血管性水腫
日光性蕁麻疹
於接觸陽光後發作(通常UV-A,偶爾UV-B)或其他可見光源,通常接觸後幾分鐘內發生,也可能有數小時的潛伏期,症狀大部分於30分鐘或一天內緩解,很罕見,但全身性接觸可能引起全身症狀和過敏性休克
震動性蕁麻疹
兒童少見,發生於跑步、騎機車或電動工具,幾分鐘內發作,數小時內緩解,這種蕁麻疹可以是ADGRE2基因突變造成,呈自體顯性遺傳
遲發壓力性蕁麻疹
不像其他物理性蕁麻疹,遲發壓力性蕁麻疹通常發生於壓力刺激30分鐘到9個小時後,壓力刺激如很緊的衣物、坐下、提很重購物袋等,蕁麻疹可以持續12~72小時,身體任何地方可能發生,但較常在手掌、腳掌、嘴唇、肩膀、手臂、臀部,比較不會癢,可能會局部疼痛或燒灼感,甚至皮膚外表現如類流感症狀、關節痛
膽鹼型蕁麻疹
雖然被歸為慢性誘發型蕁麻疹,但不是一種物理性蕁麻疹,因為是被身體體溫升高/流汗所誘發,呈現點狀大小、很癢的丘疹或蕁麻疹,發生於運動後、情緒壓力、熱水浴、辣的食物,於1小時內緩解,身體任何部位都可發生,但常發生於脖子、手肘彎曲內側、膝蓋、手腕、大腿內側,和運動誘發型蕁麻疹一樣會因身體活動發作,但運動型的疹子較大片且容易發生過敏性休克。膽鹼型蕁麻疹也可能發生血管性水腫但不常見
水誘發蕁麻疹
水誘發蕁麻疹呈現小的、癢的丘疹或蕁麻疹,通常位於脖子、上半身、手臂,通常接觸清水或鹹水5~20分鐘內發作,和溫度無關,兒童很罕見,通常發生於青春期後(平均年齡11~49歲),女性較多,也有家族遺傳傾向,如果大面積接觸可能有全身性症狀,通常持續20~30分鐘後自行緩解
嚴重度評估:
依EAACI/GA²LEN/EDF/WAO準則連續評估7天
每天癢的程度從0~3分(0不癢;1輕微;2中等;3嚴重)
每天疹子的數量0~3分(0沒有;1小於20個;2有20~50個;3大於50或大範圍)
總分介於0~42分,分數愈高愈嚴重,也可以用視覺類比量表來評估
可以預期的嚴重度愈高生活品質也愈差,日常活動如學校的表現、睡眠、自我照顧、同儕互動也會被蕁麻疹或藥物的副作用所影響,和異位性皮膚炎類似
診斷:
診斷建立於病史和臨床症狀,全面性的抽血檢查通常不需要,安排檢驗需依照症狀或懷疑的情況如流程圖(太過專業,詳見原文)
治療:
治療目標於消除/減輕症狀或減少發作頻率,第一步是避免過敏原或刺激物,雖然大部分的人找不到原因或刺激無法避免
第一線治療藥物是抗組織胺,可以抑制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球的作用,第一代抗組織胺可以暫時緩解症狀,但因為嗜睡的副作用,通常不建議,有些人認為ketotifen (a non-competitive H1-antihistamine and mast-cell stabiliser) 是有效而安全的
新的EAACI/GA²LEN/EDF/WAO準則強力建議使用第二代抗組織胺,許多研究顯示其有效和安全,例如cetirizine(勝克敏液), levocetirizine, loratadine(敏福糖漿), fexofenadine, desloratadine, rupatadine,如果症狀於治療2~4週內未緩解,可增加至2~4倍劑量,如果還是沒改善,可以換其他抗組織胺,一些研究顯示35~38%兒童慢性蕁麻疹需要用到2倍劑量,6%需要3倍,5%需要4倍劑量,通常年紀愈大需要較高的劑量達到效果
如果還是沒辦法緩解,有些人建議加H2-antihistamine如cimetidine, ranitidine(也是一種抗組織胺,用做制酸劑)。如果抗組織胺治療失敗, 第二線是加上白三烯拮抗劑(leukotriene antagonist, LTRA,如氣喘保養藥物:欣流)、短期類固醇、環孢素(cyclosporine)或omalizumab(anti-IgE 單株抗體)
(第二線藥物介紹太過專業,詳見原文和流程圖)
P.S. 有些研究發現維生素D缺乏比較容易發生慢性蕁麻疹,所以有些人建議補充維生素D
建議藥物劑量:
預後:
大部分的兒童可以於診斷5年內改善或得到控制,不同研究差異頗大,第一年獲得緩解的比率16~84%,而5年後緩解的比率38.4~67.7%
結論:
兒童慢性蕁麻疹不常見,但治療是項挑戰,反覆的症狀對孩子或家長影響日常生活非常大,診斷依據臨床症狀,全面的檢驗通常不需要,但特殊的檢驗在某些病人上可以幫助診斷,第一線的治療是第二代抗組織胺,如果失敗可以嘗試新的治療和藥物
資料來源:
Chronic Urticaria in Children: A Review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